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首例冠状动脉冲击波球囊技术
2025-10-28 15:06掌上怀化
突破‘钙’化困局,重塑心脏新生!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首例冠状动脉冲击波球囊技术
近日,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团队成功为一名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伴严重钙化的高龄患者实施了“冲击波球囊扩张术”。这是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成功实施该技术,其应用标志着在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众多深受冠脉钙化困扰的危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悉,患者为69岁男性,因“反复胸痛一月,加重2小时”被紧急送入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后,急诊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其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具备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俗称“支架植入术”)的明确指征。然而,手术团队在术中遇到了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患者血管壁的钙化程度异常严重,宛如血管内壁被覆上了一层坚硬的‘岩石’,致使常规支架难以通过狭窄部位,手术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团队没有轻言放弃。在俞家贤主任带领下,周小红主任医师、滕树恩副主任医师、付文哲主治医师等心内科介入团队迅速组织病例讨论,并与国内顶尖心血管病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心内科主任胡信群等教授通过远程会诊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针对如此严重的钙化病变,传统处理方法可能效果欠佳或风险较大,必须要在冠状动脉斑块旋磨的基础上,进一步“冲击波球囊技术”将残余钙化斑块打碎,是目前最优的解决方案。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决定先采取保守治疗,并周密筹备,择期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联合冲击波球囊技术为患者实施手术。
10月24日,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柔性引进人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胡信群教授亲临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一场高难度的心脏介入手术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导管室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手术团队首先借助IVUS这一深入血管内部的“火眼金睛”,对钙化病变的分布、厚度和范围进行了精准评估。随后,将严重钙化病变进行旋磨等于是打开一条隧道,核心技术装备——“冲击波球囊”被送至病变部位。在精准操控下,球囊于钙化病变处充盈,释放出高频、低能量的冲击波。这种声波能量能够“悄无声息”地在坚硬的钙化斑块上制造出微小裂缝,使其软化、松解,且不会损伤柔软的正常血管内膜。在成功“震碎”钙化壁垒后,手术团队顺利植入支架,原本严重狭窄的血管瞬间恢复了畅通的血流。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困扰多日的胸痛症状消失。近日,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及家属满怀感激,将一面绣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热情,护理周到”的锦旗亲手送到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团队手中,激动地表示:“是你们用精湛的技术和最负责任的态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俞家贤主任指出,冠状动脉冲击波球囊技术是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有效手段,它克服了传统旋磨和切割球囊技术的限制,展现了更高的安全性、效率以及更广泛的适应症范围。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一位危重患者的生命,更开启了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处理复杂冠脉病变的新篇章,展现了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紧跟国际前沿技术、攻坚克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实力与决心。
一审:张会芝
二审:俞家贤
三审:张振华
责编:朱柯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