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心筑防线 竞速救治显担当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攻克儿童MOGAD彰显医疗为民初心

2025-08-08 17:11宣传统战部

   近日,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疗团队以“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依托多学科协作的高效机制,成功救治一名9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以下简称MOGAD)患儿。从接诊到确诊仅用48小时,就将患儿从突发失明到视力恢复至0.6,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为患儿家庭点亮希望之光,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疗卫生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该院在儿童罕见病诊疗领域的硬核实力与责任担当。

据了解,9岁女童小妮(化名)因“突发左眼失明1天”被紧急送诊,首诊医师在查体中敏锐发现,除眼部症状外,患儿3天前还存在左侧肢体麻木、肌力减退等异常。凭借对急危重症的高度警觉,医师判定绝非普通视力问题,需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在向家属耐心沟通病情、争取理解配合的同时,医疗团队争分夺秒启动检查流程,头颅MRI结果很快提示:双侧视神经、额部软脑膜及丘脑区均有异常信号影。

面对危急病情,该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眼科儿科神经内科、影像科、感染科药学部等多科室专家第一时间集结会诊。经过精准研判,专家团队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谱系,同步推进血液与脑脊液检测,最终以MOG抗体阳性为关键依据,明确诊断为MOGAD。诊疗方案随即精准落地,治疗第5天患儿左眼恢复光感、肢体活动完全正常,出院时视力已达0.6,一场生命保卫战交出亮眼答卷。

当得知小妮热爱绘画,出院当天,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鄢军特意送上一套72色马克笔。小妮用刚重获光明的眼睛辨认色彩,在医患沟通墙上画出“心中的彩虹”,稚嫩的一句“谢谢叔叔阿姨帮我找回颜色”,成为对医疗团队最温暖的肯定——这不仅是医患同心的生动写照,更是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践行“人文医疗”理念的鲜活注脚。

MOGAD作为近年确认的罕见免疫性疾病,儿童发病率仅百万分之1.6-3.4,因早期症状多变,极易与病毒性脑炎、视神经炎混淆。近2年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已成功救治数例此类患儿,在罕见病诊疗领域积累了扎实经验。鄢军表示,科室将专门建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快速诊疗通道”,整合眼科、急诊、影像、检验等专科资源,以“黄金时间窗”内的精准诊疗,筑牢儿童健康防线。

此次救治案例,是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多学科协作的缩影,更是全院医护人员以专业能力守护群众健康的实践见证。未来,该院将持续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在罕见病诊疗、急危重症救治等领域不断突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蒋紫君

责编:曾欢欢

一审:鄢   军

二审:张振华

三审:周   睿